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近年在全球崛起,除了在投資市場引起廣泛熱議,亦持對全球各國的監管機構帶來挑戰。投資者在投資這項嶄新的工具時,不妨先清楚了解其運作原理,當中涉及的風險,以及各地政府政策,對虛擬貨幣價格和投資前景所帶來的影響。
一、虛擬貨幣的原理
甚麼是虛擬貨幣?
比特幣(Bitcoin)為全球首隻虛擬貨幣,其後有數以千計的虛擬貨幣應運而生。虛據貨幣利用密碼認證和電腦演算程式製造,以「區塊鏈」技術核實及記錄交易,是數量有限且具有獨特性的電子貨幣,一般可用作交易支付、計算單位或儲值用途。這些貨幣並非政府的法定貨幣,並無任何銀行、政府、發行人或實物支持。
甚麼是區塊鏈?
「區塊鏈」(blockchain)是指一個用以記錄交易,而且去中心化的數據庫。透過區塊鏈技術,在虛擬貨幣網絡中進行的每項交易,都會記錄在網上帳目之內,每個人都可以知道任何人的交易紀錄,而且無法被竄改。每當有一項新交易進行時,都會被加進區塊鏈之內,交易會由其他虛擬貨幣使用者(礦工)所核實。
虛擬貨幣 豈止比特幣
截至2018年8月,全球共有約2,000種虛擬貨幣。[1]在2009年面世的比特幣,目前仍為市值最大的幣種。自從比特幣推出後,便面對愈來愈多新增虛擬貨幣的競爭,以市值計算,以太幣(Ethereum)和瑞波幣(Ripple)緊隨其後。
這項投資產品波動極為劇烈。本文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必有風險。
甚麼是ICO?
「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 ICO)是一種集資方式。情況就如「首次公開招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IPO是一間公司透過投資銀行,在股票市場發行股票集資。而ICO則透過發行虛擬貨幣,以籌集創業所需的第一筆資金。代幣發起人一般會將所研發的項目計劃書,以及代幣持有人的權益等,寫在一份被稱為「白皮書」(White Paper)的文件中。
二、投資虛擬貨幣的原因
環球央行近年推出透過增加貨幣供應量等寬鬆貨幣政策應對經濟危機,傳統貨幣的供應氾濫,並且有機會導致通脹上揚,不少人警覺現金可能不再值錢。以比特幣為例,其數量上限定為2,100萬枚,目前在市場上流通的比特幣則只有約1,800萬枚。人們擔心傳統貨幣的購買力不斷被削弱,因而轉換為具有發行上限的虛擬貨幣,而且有機會受惠於價格升值。
正如早前局勢緊張的委內瑞拉,其貨幣玻利瓦(Bolivar)幾乎全面崩潰,因此委內瑞拉國民便相繼轉用例如比特等虛擬貨幣作為交易工具,用以兌換外幣來購買生活必需品,或將錢匯返家鄉。[2]
基於虛擬貨幣的獨特性和罕有性,以及其在資產保值上逐漸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吸引更多投資者大舉進入這個市場。而相對黃金、白銀等傳統儲值工具,虛擬貨幣的優勢是其可攜帶性。由於全球的通訊網絡發達,無線上網(Wi-Fi)和手機網絡覆蓋甚廣,能夠輕而易舉地在全球不同地區,透過網絡進行交易和支付,無遠弗屆。
這項投資產品波動極為劇烈。本文並非投資建議。投資必有風險。
三、取得虛擬貨幣途徑
有別於傳統貨幣,虛擬貨幣並非由央行或政府發行,而是透過名為「開採」(Mining)的過程生產出來。以比特幣為例,其上限為2,100萬個,用戶(礦工)可利用電腦化解複雜的數學算式,以生產出新的比特幣。由於未被開採的貨幣愈來愈少,在挖掘及處理貨幣的硬件要求愈來愈高,亦愈來愈昂貴。因此不少投資者不再親自開採,而是透過二手市場買賣虛擬貨幣。
四、錢包與匙
任何虛擬貨幣持有者,無論作短期投機,抑或長期持有,都需要尋找一個安全的地方存放,而這些地方被稱為錢包(Wallet)。錢包就如你的銀行戶口,用來存取虛擬貨幣。每個錢包都會有公匙(Public Key)、私匙(Private Key)和地址(Address)。公匙就似銀行戶口號碼,是獨一無二的;而私匙就似你的提款卡密碼,用以證明持個人擁有這個戶口的唯一控制權。至於地址則可以被當成是收取及發送款項的地址。擁有錢包的私匙,基本上可以動用錢包內所有代幣。
投資者需要留意的是,虛擬貨幣的技術基礎,本身是沒有發行者的,每個公匙都是跟私匙配成一對。故此,當投資者遺失了私匙,便等同喪失這個錢包的控制權,內裏存取的所有代幣也永遠鎖定在遺失的錢包之中,就如不能透過銀行重設失卡的密碼一樣,但只要創建副本或保留私匙備份,便可解決問題。
五、了解虛擬貨幣風險
正如所有投資工具或貨幣一樣,虛擬貨幣同樣面對風險。首先,投資者在網絡上交易虛擬貨幣,可能要承受黑客攻擊。倘若數碼錢包故障、受電腦病毒感染,或遺失密碼,亦有可能導致潛在損失。
此外,虛擬貨幣不受政府監管,以及其去中心化的性質,為買賣雙方提供了傳統投資所沒有的私隱性,是交易貨幣的一大突破。但正因為虛擬貨幣的交易過程相對匿名,而且容易轉移,有可能會被不法份子用作犯罪活動。
虛擬貨幣面世的歷史不長,因此也擁有一般新興資產的波動特質。以比特幣為例,在2017年內價格便一度升逾20倍,曾經創下接近兩萬美元的歷史高位,吸引一批投資者進入市場,後來比特幣價值自高峰回落,並於2019年初跌至約3,000美元水平[4],波及其他虛擬貨幣如以太幣及瑞波幣的價格。不過其後比特幣已快速反彈,到了今年6月又再升破10,000美元關口。持有虛擬貨幣的投資者,要有承受巨大波幅的心理準備。
六、虛擬貨幣在所屬地區的監管
虛擬貨幣近年如雨後春筍,科技創新的發展,領先於政府的監管條文,面對這種新式的資產類別,各國政府已急忙作出研究及推出相應政策規管,部分國家則處於觀望狀態。因此,不同國家對於虛擬貨幣的合法性、稅收狀況和交易規則上,都有不同的看法,未有共識。例如澳洲宣布虛擬貨幣合法,而比特幣更被視為資產,並且需要邀立增值稅(CGT);在南韓,虛擬貨幣則不被視為貨幣或金融資產。而台灣在去年底,正式將虛擬通貨納入監管洗黑錢活動的法規當中。
中國、南韓及俄羅斯等地區對虛擬貨幣的態度較為嚴謹。以中國為例,政府在2017年9月,便因金融安全為由,決定全面禁止內地的首次代幣發行,並且關閉內地虛擬貨幣交易所。[5]相比之下,英國、澳洲等國家的取態則較為寬鬆,推出監管沙盒,利用現行法規來應付虛擬貨幣交易和ICO。
各國對虛擬貨幣的監管措施[6]
地區 | 監管措施 |
澳洲 | 宣布虛擬貨幣合法,而比特幣更被視為資產,並且需要邀立增值稅(CGT) |
英國 | 並無特定的虛擬貨幣監管法規,英倫銀行、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及財政部,正就應對虛擬貨幣風險作出研究 |
香港 | 至於其他虛擬貨幣,則會因應不同的ICO,而被《證券及期貨條例》界定為「證券」,並且受到香港證券法例的規管。[7] |
俄羅斯 | 中央銀行在2014年曾警告國民有關虛擬貨幣的交易及支付;但在去年中推出監管沙盒以測試包括區塊鏈在內的金融創新技術 |
台灣 | 將虛擬貨幣納入反洗黑錢(AML)的規範當中 |
南韓 | 禁止以匿名帳戶進行虛擬貨幣交易,虛擬貨幣亦不被視為貨幣或金融資產 |
中國 | 全面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並且關閉虛擬貨幣交易所 |
總括而言,虛擬貨幣面世已接近10年,價格亦經歷過高低跌宕。由於類投資對不少投資者來說仍然是新事物,而且其監管及交易途徑與其他傳統投資工具有較大差別,故此投資者在投身於虛擬貨幣市場前,必須要做足功課,才能將損失的機會降低。
正如前述,虛擬貨幣面世多年,但對大家來說仍然是新事物,投資者在交易時需要考慮可靠性和私隱等問題。eToro交易平台受澳洲證券和投資委員會,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及賽浦路斯證券交易委員會監管,是值得信賴的交易途徑,同時為用戶的提供最安全的保護,並且注重其私隱權。立即登入eToro網站,感受更佳的虛擬貨幣交易體驗。
eToro 是多元資產投資平台,不僅提供股票及數位貨幣資產的投資,也提供差價合約交易。
差價合約是一種複雜的工具,且因槓桿作用而具有快速虧損的風險。75% 的零售投資者帳戶與此營運商交易差價合約時出現虧損。 您應該考慮是否了解差價合約的運作方式,以及您是否能夠承擔資金虧損的高風險。
數位貨幣資產是波動極大的工具,在短時間內可能出現巨幅震盪,並非所有投資人都適合。除了透過差價合約外,交易數位貨幣資產無法規限制,因此不受任何歐盟監管框架監督。
[1] CoinLore: https://www.coinlore.com/all_coins
[2]BBC: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47553048
[3] Bloomberg: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9-01-22/bitcoin-bottom-signal-reemerges-as-price-approaches-oversold